当前位置: 首页 » 黑客业务 » 快递员变黑客_快递员如何报复客户

快递员变黑客_快递员如何报复客户

作者:hacker 时间:2022-12-25 阅读数:366人阅读

目录:

细思恐极,原来我们“全裸”于无处不在的信息诈骗时空中

徐玉玉案件的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了,不到十天时间,这起案件所有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

可是,没有人能高兴得起来,因为,这样的电话诈骗案件,不胜枚举,每一天,都有无数的徐玉玉们,有可能遭遇到类似的骗局。

继8月21日徐玉玉遭遇电话诈骗身亡后,8月23日,临沂20岁大二学生宋振宁遭遇电话诈骗后猝死,同一日,郑州一岁重症脑瘫儿的母亲,退票时被电信诈骗6万元,江苏省江阴市一名18岁少女遭遇电话诈骗,银行卡里的12600多元学费被骗子转走……

就在手机里不断蹦出相关电信诈骗新闻时,微信群里,一位朋友发了一张截图到群里,并问:这是不是诈骗?

群里的人纷纷表示:是诈骗,不要点。

其实,大家判断是否为诈骗信息的标准并不清晰,只是潜意识里认为:这样莫名其妙的信息,不像是正常的短信,傻瓜才会去点开呢。

但是,发截图的朋友说,她差点就点了链接。因为,前不久,她真的丢了一部苹果手机。

听到这话,我的心,忍不住颤抖了几秒。

如果,所有的诈骗者都能对我们的个人信息精准到这个地步,谁还有那样的警惕性和抵御能力,确保自己不会被骗呢?

就像,孩子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先生的手机上经常会收到:***同学的家长,这是您孩子本次测试的成绩,请点击了解……

有一次,我差点就点开了。对呀,除了孩子学校,谁会给我发这样的信息呢?幸好,当时临时有事,被耽搁了一下,回过头来再看短信时,脑中那根警惕的弦,崩紧了起来。

在群里问了其他孩子的家长后,惊讶地发现,也有人收到此类信息,点开后发现有问题,立即关闭。点开链接的家长心有余悸地说,幸好他一看不对劲就及时关闭页面了,不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因为这个问题,家长群里炸开了锅,大家非常气愤地提出一个质疑: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让骗子如此精准地来骗我们!

没有答案,因为今时今日,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实在太多,随便一个小小的漏洞就让骗子有机可乘,稍微一不留神,就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的窘境,最可怕的是,与现实中遭遇骗术不同,我们无法获悉网络诈骗的骗子任何信息,被骗完之后,除了钱没了,内心还要饱受被自己和别人骂成“傻X”的折磨。

个人信息防火墙已经千疮百孔,即使人们早已调高防骗等级,依然躲不过骗子“快准狠”的手段,套用范伟在《卖拐》中的那句台词:防不胜防啊!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你刚刚买了房,就有无数装修公司打电话,问你要不要装修;

你的车险还没到期,就有无数保险公司给你报价,向你推销保险;

孩子刚刚上学,就有各种培训机构邀请你带孩子去听免费的试听课……

各种推销商铺、股票、钱币的电话,让你不甚其扰,除了吼一声“我不要”直接挂断电话,根本找不到任何办法。

互联网发达至此,个人信息外泄似乎已无可避免。

每过一段时间,各种推销的短信和电话会密集骚扰我几天,我就知道,我的信息又被人转卖了一次。

记得几年前,淘宝渐渐盛行,快递员成了个人信息最直接的获得者。各种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负面新闻不断,还有文章专门写了如何保护隐私的攻略:

处理扔掉的快递包裹上的快递单,最好是撕掉包裹上的快递单,如果撕不下来,就用湿抹布擦掉字迹,防止扔掉的单据会暴露个人的信息。

可是,即使我每次都撕掉快递单,或者用湿抹布擦掉个人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仍然避免不了被各种奇怪电话骚扰的命运。

因为,我们的信息哪里是骗子一张一张在垃圾桶里翻找出来的呢?早就被各类快递公司打包卖了出去,一个包含着数万人的信息数据包,也不过几百元而已。

想通过毁掉快递单这种方式保护隐私,只能是图样图傻X啊!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诈骗网民钱财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数量已经达到40亿条左右,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有多少个徐玉玉,宋振宁因为一个轻信,就被骗光了钱呢?这其中,又酿造了多少个家庭的悲剧呢?犯罪分子通过获得的越来越细分化的个人信息,精准地实施诈骗,不要说涉世不深的孩子,即使是成熟历练久经世事的成年人,也难保不会上当。

徐玉玉案并非个例,却因为其影响特别恶劣,才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才会破案如此迅速。

这件事会戛然而止么?有人发文说:抓住了这些罪犯,然后呢?

是啊,徐玉玉和宋振宁都因为“精准诈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么,今后还会发生类似的悲剧么?

买卖个人信息的黑色利益链,170号段的虚拟运营商,这些无疑是骗子们“远程诈骗”的利器,是个人无法抵御的“信息黑客”。

一想到,自己其实是全裸地行走在这个信息时空里的,心里又不禁一阵阵战栗。

被那么多可怕的诈骗案例教育了,我们已经尽量小心对待每一陌生的信息,努力让自己不贪心,不粗心了,可是,却阻止不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被扒掉,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无力与无助。

大俗小雅/文

警方提醒快递阳性新型骗局,关于快递的诈骗手段有哪些?

互联网发达的社会诈骗防不胜防,特别是快递诈骗屡见不鲜,比较常见的快递诈骗手段有以下几个大类:

快递丢失要退款处理,这是诈骗手段之一。人们在进行网购之后的当天下午或者第2天会接到所谓快递公司或客服打来的电话,声称自己的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丢失,要给自己办理退款,如果消费者答应退款,诈骗分子会发来一个短信,短信中还有一个链接,只要消费者进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登记之后就可以进行退款,一旦消费者把个人信息登记在这个链接中,就会使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货到付款也是诈骗手段之一。有的人由于买的东西很贵重,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诈骗分子利用某些特殊手段获取了消费者的电话和地址信息,在真正的快递还没有到达之前,伪装成快递人员去到消费者的门口告诉消费者,快递已经到了,需要签收,但是要当面付款,当消费者付款以后却发现快递没有什么东西,即使有东西也是一些伪造的,例如消费者购买手机诈骗分子就会把一些模型机放在快递里面。

诈骗分子打电话声称包裹里有违法物品,这也是诈骗手段之一。顾客在购买完商品以后,会有诈骗分子打电话声称自己是快递客服的工作人员,包裹里含有违法物品,需要消费者及时的联系警察,所谓的警察其实是和诈骗分子一伙的,只要消费者相信了,所谓的警察很有可能会陷入诈骗分子的套路。

总体来说,网络诈骗手段防不胜防,人们在平时的网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如果在网购中有任何问题要在电商平台联系正规的客服,千万不能相信各种莫名其妙的来电。

淘宝买东西快递员说放在黑客店里,去拿要另外给钱吗,还有怎么拿?

不用给钱的,黑客店就是顺丰快递和淘宝合作开的。

你再黑客店里开的东西好像搜一下,就可以下单,东西送到之后,如果你不喜欢可以直接退,而且不收你运费。

雪崩的内容简介

第一本以网络人格和虚拟现实的初步暗示为特色的塞伯朋克小说。另外,你会喜欢上那个叫Hiro Protagonist(日本名)的主人公,他是一名黑客、日本武士兼披萨饼快递员。 网络世界的崛起为科幻作家的思想提供了一个驰骋万里的绝妙空间。同时,科幻小说也为网络世界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今天的很多术语都源自于这些天才文学家的灵感。比如“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名词,就是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在短篇故事“整垮珂萝米”(Burning Chrome,1981年)中所创造,随后在他最有名的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1984年)化为实在的例子。这本典型的计算机科幻庞克小说,科幻、性、迷幻药加上摇滚,加上这个新鲜的词汇,对电脑迷们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但是对今天的互联网更真切的演绎和解释,“虚拟实境”(Metaverse)可能比“赛伯空间”更胜一筹。“虚拟实境”来自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写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书中,斯蒂芬森描绘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数字空间“Metaverse”,为地理空间所阻隔的人们可通过各自“化身”(avatar)相互交往,度过闲暇时光,还可随意支配自己的收入。

与威廉·吉布森和Rudy Rucker等的早期赛伯朋克(cyberpunks)小说不同,《雪崩》加入了更多的黑色幽默。同时,史蒂芬森曾做过计算机的编程员,非常了解电脑网络和黑客生活。可以说,《雪崩》将赛伯朋克的世界、复杂的语言学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讽刺强行结合在了一起,堪称第一本以网络人格和虚拟现实的初步暗示为特色的塞伯朋克小说。在2003年《商业2.0》杂志推出的“每位CEO必读的伟大书籍”中,文章对此书如此评价道:“旧媒介产品中几乎很少能够像这本书那样,为新媒介世界注入如此多的东西。被企业化的政府和送比萨饼的敲诈勒索景象简直令人头晕。《雪崩》引发了“赛伯朋克”的产生,而后者依然能够从这本有趣且令人心醉神迷、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中获得灵感。”

《雪崩》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不久的21世纪的美国。那时,美国社会彻底公司化,美国政府已经垮台,政府经商,沦为二流企业,为大财团大公司跑龙套。主人公Hiro Protagonist,是一名天生的黑客和日本武士兼披萨饼快递员,靠为黑手党递送皮萨饼谋生的。当致命的雪崩病毒,开始战胜黑客,并且威胁到虚拟现实本身时,Hiro就成了制服病毒的人。《雪崩》确实是一本光彩夺人的小说:混合了赛伯空间的狂欢作乐、宗教、异乎寻常的幽默、以及刺激的冒险情节,以及黑手党、潜在的致命、递送皮萨饼的30分钟期限、半智能的核动力的看门狗,琳琅满目。与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和帕特·卡蒂根(Pat Cadigan)的《合成人》(SYNNERS)等传统朋克小说形成鲜明对照。 1959年10月31日,史蒂芬森出生于美国马里兰。虽然,史蒂芬森很早就开始写小说,但直到1992年出手《雪崩》,才一炮走火,一举确立了科幻小说大师的地位。此后,平均四年出版一本大部头的巨著。1995年,描写纳米技术的《钻石年代》(The Diamond Age: or A Young Lady's Illustrated Primer)。1999年,推出描写数据密码的1000多页的《编码宝典》(Cryptonomicon),全书综合了历史小说和科技惊险小说的要素。以二次大战的密码破译员和计算机研制和东南亚建立的“信息天堂”(data haven)这两个传奇故事作为线索,平行展开。书中的“信息天堂”中没有政府乾涉电子邮件、线上金融交易和网络,客户将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安全感,隐私获得充分保障。2003年,他推出《巴洛克记》(“Baroque Cycle”)(共三卷)的第一卷《怪异的人》(Quicksilver)。长达927页,追述了1656至1714年间发生的故事,其中无处不闪烁着思想的火花。该部小说的故事像茂盛的枝叶一样,朝四周伸展开来,丰富的叙述中时时透出亵渎神灵的态度,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永恒的真理:科学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整个世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牛顿、莱布尼茨(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等曾为科学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和史蒂芬生笔下的那些性格怪异但才智超人的虚构人物一道推动着小说的发展。

快递员泄漏信息被抓捕,你怎么看?

短短9天

8614条个人信息被窃

万万没想到

“小偷”竟是快递员

老李(化名)是一个仓库老板,从事第三方仓储业务,为网络电商提供货物仓储、打包服务。

近来,有客户向老李反映,有多名网店买家投诉称接到诈骗电话,怀疑个人信息被泄露。

老李通过电商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对内部员工进行排查,没有发现异常情况。随后又对员工的工作电脑进行检查,也没有发现被黑客入侵的情况。

到底是谁泄露了买家的个人信息?

1

仓库一区域快递单全都一面朝上

老板查看发现……

为了找出“黑手”,老李仔细分析了买家下单后的每一个环节:仓库员工打包好货物,由贴票员贴好面单,然后等快递员来取货。老李注意到,这次泄露事件中,买家投诉的频率不是很高,不像是通过电子系统操作的,更像是人为通过偷偷拍照等“土办法”泄露的。

自己的员工没发现问题,会不会是在快递收件环节遭泄露?带着这个怀疑,老李开始留意揽收快递的快递员。

这一天,老李没有正常下班,而是在仓库里悄悄走动检查。在大货量区,老李看到有一个区域里,所有的快递都是贴着快递单的一面朝上,这不合常理!

老李说,贴票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给快递贴好面单后,会随意扔在地上,不可能全部朝上。

老李继续往里走,发现在一个没有监控的角落里,竟然有两个人蹲在那里,其中一个对着快递在拍照!

“你在干嘛?”见此场景,老李大声喊道。对方察觉到被发现了,举起手机就想删除照片。老李眼疾手快,冲上去抢过手机。经查看,手机相册里居然有几百张快递面单照片。老李选择了报警。

2

两快递员偷拍快递面单

仅9天窃取买家个人信息8614条

被抓的是某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刘某和朱某。

据刘某交代,他这次并非“初犯”,早在2018年就通过手机聊天软件认识了上家“老蔡”,向他贩卖快递面单上的买家个人信息。在老李的仓库内,刘某利用揽收快递的工作便利,用自己的手机偷拍快递面单,窃取网店买家的收件信息,并出售给“老蔡”。

仅在2021年8月23日至31日9天时间里,刘某与朱某就用这种方式窃取买家个人信息8614条。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刘某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法院审理中。

检察官提醒: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快递面单上的公民个人信息后,可能会冒充客服实施精准诈骗——以“购买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快递丢件”可申请退款或赔付为由,指导被害人在手机或电脑上操作,填写相应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从而盗刷银行卡。

因此,接到此类电话,谨记切勿转账!切勿提供银行账户信息

  • 评论列表
  •  
    发布于 2022-12-05 21:38:37  回复
  • 中所创造,随后在他最有名的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1984年)化为实在的例子。这本典型的计算机科幻庞克小说,科幻、性、迷幻药加上摇滚,加上这个新鲜的词汇,对电脑迷们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但是对今天的互联网更真切的演绎和解释,“虚拟实境”(Metaverse)
  •  
    发布于 2022-12-05 14:06:18  回复
  • 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今天的很多术语都源自于这些天才文学家的灵感。比如“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名词,就是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在短篇故事“整垮珂萝米”(Burnin
  •  
    发布于 2022-12-05 20:42:22  回复
  • 型机放在快递里面。诈骗分子打电话声称包裹里有违法物品,这也是诈骗手段之一。顾客在购买完商品以后,会有诈骗分子打电话声称自己是快递客服的工作人员,包裹里含有违法物品,需要消费者及时的联系警察,所谓的警察其实是和诈骗分子一伙的,只要消费者相信了,所
  •  
    发布于 2022-12-05 21:29:50  回复
  • 黑客和日本武士兼披萨饼快递员,靠为黑手党递送皮萨饼谋生的。当致命的雪崩病毒,开始战胜黑客,并且威胁到虚拟现实本身时,Hiro就成了制服病毒的人。《雪崩》确实是一本光彩夺人的
  •  
    发布于 2022-12-05 17:08:55  回复
  • 的演绎和解释,“虚拟实境”(Metaverse)可能比“赛伯空间”更胜一筹。“虚拟实境”来自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写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

发表评论: